从1949年开国大典的隆隆炮声,到今年九三阅兵的震撼预演,中国的阅兵走过了76年的风雨历程。
在我们国人眼里,阅兵是个特殊的词汇,它既是国家实力的缩影,也是民族自信的图腾。当我们沿着时间轴线回溯,可以发现,每一次阅兵都在历史的坐标上刻下独特的印记。
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,是新中国阅兵的起点。17架拼凑的战机掠过天安门,其中9架挂载实弹以防空袭,什么原因大家都知道。当时战机不够,周总理安排飞两趟,这件事,几乎所有国人都记住了。当时受阅部队的武器来自24个国家的98个工厂,110多种型号,82种口径,历史上空前绝后、绝无仅有,堪称“万国武器博览会”,这跟现在阿三家的万国牌装备可不是一个概念,因为这些几乎全是缴获的装备,见证了中国军人从战火中走来的峥嵘岁月。
此后十年间,咱们保持着每年一次的阅兵传统。
1950年,1900匹战马组成的骑兵大队走过天安门;
1951年伞兵方队首次亮相,标志着空中突击力量的诞生;
1952年,民兵大队的成员来自五十六个民族,五颜六色的民族服装,成为这一年阅兵的独特记忆;
展开剩余79%1953年,抗美援朝胜利,志愿军代表团出现在天安门观礼台上,看着火箭炮兵带着喀秋莎火箭炮首次受阅;
1954年,骑兵部队最后一次受阅,骡马化向机械化的转型悄然完成;
1955年,人民解放军正式实行军衔制,指战员身着崭新的55式军服,英姿飒爽;
1956年,唯一一次在雨中阅兵;
1957年,国产喷气式轰炸机、歼击机首次受阅;
1958年,工人、农民和学生参加阅兵,展示了全民皆兵的国防理念,原因大家也都知道;1959年的国庆十周年阅兵达到高潮,56式冲锋枪、59式坦克等国产装备批量列装,结束了武器依赖进口的历史。这十年的阅兵,有一部分因素是对苏联军援的展示。
1960年后,阅兵暂停了。三年自然灾害导致的经济困境,使中央不得不做出“五年一小庆、十年一大庆”的决策。而接踵而至的文革,让下一次阅兵推迟到了1984年。
那一年,邓小平同志站在天安门城楼检阅了首次亮相的战略导弹部队,从天安门前徐徐走过的东风洲际导弹震惊了全世界。
1999年国庆50周年阅兵,新型武器装备大量涌现,如99式主战坦克、歼-10战斗机等,标志着中国军队的武器装备有了质的飞跃。
2009年国庆60周年阅兵,展示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武器装备,涵盖了陆、海、空、二炮等各个军兵种,如05式两栖突击车、空警-2000预警机等。
2015年阅兵,首次在非国庆节举行,邀请了多个国家共同参加,展现了共同纪念历史、维护和平的决心。
2017年朱日和阅兵,在沙场举行,重装合成旅首次亮相。
2019年国庆70周年阅兵,东风-41洲际战略核导弹、轰-6N、运-20等等先进武器装备批量公开亮相,
我们用看似很长的篇幅回顾这段历史,因为每一段背后都有无尽的故事,标注着中国军工由弱到强的完整历程。
那么今年的九三阅兵有什么看点呢?
第一个看点肯定就是先进战机的集体亮相,这里面包括歼35、歼20S双座版和歼15T。歼35是未来咱家军工出口的旗舰,歼20S双座版是最强版的歼20,歼15T是咱们中国第一款弹射型舰载机。其中歼20S有望携带无人僚机,以编队的形式参加阅兵,尤其值得期待。当然,歼10C也会重磅登场,毕竟刚立了大功,也是当前出口的主力机型,只是,这次阅兵,也许也是歼10系列的最后一次亮相了。有朋友可能会问,歼36、歼50有没有可能出现?应该不会,因为官方说了,此次参加阅兵的都是现役装备。
第二个看点是导弹方队。比如红旗19反导拦截系统,比如东风41,甚至比东风41更猛的未知型号的洲际导弹,比如霹雳系列的新型空空导弹等,还有东风17、鹰击21等高超音速导弹,也会悉数亮相。导弹的最新服役情况难以获知,所以在这领域,惊喜也会更多。
第三个看点,也可能是最值得关注的,应该是无人机和反无人机系统。比如无侦系列、彩虹系列等无人机,还有在反无人机系统方面,有寂静猎手、陆盾3000,以及飓风3000高功率微波武器,估计也会集体亮相,还有反隐身雷达,据说专克美军F35,所以也可能拉出来秀秀肌肉。
此外,九三阅兵不再安排抗战老兵方队参阅,而是让这些英雄观礼、授勋,主要是考虑年纪和健康问题,您想,抗战胜利是1945年,那会儿就算是15岁的小兵,如今也95岁了。这次也邀请国民党老兵一起现场观礼,这里面就有不少深意,大家应该都能理解。
总之,今年的九三阅兵肯定会是建国以来最精彩的一次,毕竟这几年来,军工业发展迅猛,新装备层出不穷,咱们拿得出手。而且在当下这个时点,我们太需要秀肌肉了:
一来,趁着印巴空战大获全胜的这个好时机,咱们通过展示国威,拿下更多的海外客户,赚外汇只是一方面,更重要的是让一些国家认清形势。
二来,我们已经有数十年没经历过大规模战争了,通过阅兵式的震慑,可以让某些国家避免误判,有非分之想,给我忍着。
三来,近些年,个别国家蠢蠢欲动,企图打破规则,颠覆二战历史,重塑国际秩序。比如德国,打破禁忌在外部署一支整编旅;比如小本子,在台海问题上屡屡挑衅。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,在这种时候,我们通过阅兵,重申对二战成果的捍卫。正如官方所言,此次阅兵“既是对历史的告慰,也是对未来的宣言”。也传递一个信号,就是:我们淡化仇恨,但不代表忘记历史。
四来,在中美战略博弈加剧的背景下,通过展示新质战力,既是对外部压力的回应,也是对民族凝聚力的强化。相信老特看完之后,会有更深的感触。
对了,讲到这,说个题外话,有不少网友提议邀请老特参加九三阅兵,听说他刚刚办完生日阅兵,颇有心得,欢迎莅临指导,而且在咱家看阅兵,不需要防弹玻璃。不知各位意下如何?
发布于:河南省同创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